【端午節起源】並非為「紀念屈原」 一文帶你Fact Check 3個端午誤解

社會熱點

發布時間: 2020/06/25 19:22

最後更新: 2020/06/25 19:22

分享:

分享:

端午節到臨,屈原的事跡再被人們口耳相傳:兩千多年前,古代楚國有位忠臣叫屈原,屢次勸諫,但楚王並未聽取,反而將屈原流放。後來楚國都城被別國攻破,屈原跳汨羅江殉國。民眾為避免這位忠臣的尸身被江魚所食,自發划舟於水上,並丟飯糰入水,讓江魚們吃飯糰而保全屈原的屍,後人也跟著這樣做來懷念這位殉國者。

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版本,但事實果真如此?還是要在歷史中FC(fact check,事實核查)。

端午習俗不止中國有

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,當天被視為是「惡月惡日」、「陽消陰長」的日子,特別容易生病,所以需要驅邪,並衍伸出許多驅邪的習俗,只要有使用過農曆的東亞國家,幾乎都會過端午節,只是內容不大相同,也有各自的傳說,像是韓國就有端午祭,日本、越南等地也有相關習俗。

據中國學者聞一多的研究,在屈原投江之前,吳越一帶(現在的浙江、江蘇一帶)已有端午節存在,認為這個習俗可能起源自吳越族。

而屈原是如何與端午節沾上邊的呢?

【端午節知多啲】甜糉鹹糉 邊糉最傳統?中國古籍告訴你答案  

端午假前滬指兩連升 分析:節後行情可繼續看好

【端午節】端午小長假遇上疫情 北京籲民眾非必要不出京

屈原第一次與端午節搭上邊的相關記載,是在南朝的一本志怪小說《續齊諧記》,其中提到楚人有在五月五日以竹筒飯投水祭祀屈原的傳統。但是在漢朝的時候卻在屈原投江的長沙一帶,出現一個自稱三閭大夫(屈原也是這個官職)的人,對來祭拜的人說:「這些竹筒飯常常被水中蛟龍吃掉,你們最好用葉子包,再綁上彩線蛟龍看到就會不敢吃了。」

不管這是屈原顯靈,還是賣粽葉和繩子的人想出來的行銷妙招,都顯示屈原從漢朝到後來的魏晉南北朝,逐漸與端午節的傳說融為一體。

還有傳說是關於「男神」「女神」

其實跟端午節相關的人物傳說,也不只屈原。另一種說法與伍子胥有關,相傳他死後成為「河神」。

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大臣,但吳王聽信小人讒言,不但拒絕伍子胥的勸諫,還賜劍命他自盡。伍子胥交代死後將他的眼睛挖出來,掛在吳國都城的城牆上,他要親眼看見敵軍入侵滅掉吳國,吳王怒將他的屍體投入錢塘江。因相傳伍子胥在五月五日被投江,所以後人會在這天紀念他,他甚至也被當地人奉為河神。

第三個端午傳說是關於「女神」。在東漢時候有個巫師的女兒叫曹娥,有一年的端午她的巫師父親乘船在河中祭祀時意外溺死,卻不見其屍,曹娥決定投江,三天後她與爸爸的屍體相擁浮出水面,從此曹娥也被封為水神。

拋開傳說不提,聞一多的〈端午考〉研究指出,龍舟、食糉等習俗,其實都跟古代吳越地區的民族崇尚「龍圖騰」的傳統有關,糉投河是為了給圖騰神獻祭,龍舟競技是為了娛樂圖騰神。

責任編輯:尹航

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,BOOKMARK china.hket.com 中國頻道

【長江三峽大壩】內地水災險情急擴大 26省市區逾千萬人受災

【中印衝突】印媒再揭中印11小時軍長級談判内幕 印度提出7大強硬要求

【端午節】端午小長假遇上疫情 北京籲民眾非必要不出京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